身处贫困、边远山区,心系群众冷暖;身挑信访局长千斤重担,情洒千家万户。祝河盛同志自2018年8月担任县信访局长以来,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,紧紧围绕县委、政府的决策部署,牢牢把握省、市信访工作主线,耐得住寂寞,守得住清贫,抗得住压力,稳得住心神,想千方、设百计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,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构建信访工作长效机制,用真诚和汗水铸就了“郧西信访”响亮品牌。近几年来,郧西信访工作屡获国家、省、市表彰。2021年4月,郧西县被国家信访局授予“全国信访三无县”荣誉称号。2022年5月,祝河盛获全国信访系统优秀信访局长表彰。
绵绵群山默默无语,记录着祝河盛进村入户的坚实足迹;汉江河水滔滔有声,声声奏响郧西信访工作的时代强音!
心系信访群众
“不让老百姓多走一步路!”
锁在湖北省西北角的郧西县,是国家重点贫困县。曾经一段时间,旧矛盾还没有解决完,新矛盾又出来了,反复上访、越级上访、群体上访和缠访闹访等现象时有发生。
祝河盛在乡镇工作多年,深知郧西山大人稀,民风淳朴,群众非不得已不愿上访。到县城要坐半天车,早上一早出发,来了反映问题时要么快下班,要么是休息日。信访局协调相关单位了解情况时,常常是这个不在、那个有事,很难把上访群众、主责单位在沟通上“无缝对接”。就这样,一件很小的事情一拖就是很长时间,小事变大事、大事变难事,拖着拖着就成了陈年积案。
祝河盛曾在县委办工作八年,深知乡镇工作特点和县直部门工作流程。为了不让群众在上访时多走一步路、多找一个人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扎实推进“只进一门、只找一人、最多访一次”措施。新建高标准县级社会治理中心,成立镇、村(社区)社会治理工作室,制订各项服务措施,明确“只找一人”时“找谁”,包案责任人“是谁”,办理时限为“几天”,“点对点”服务,“一包到底”。
新措施运行以来,信访工作流程脉络清晰,办理进度一目了然,工作效率大幅提高。近三年来,进京、赴省、到市越级上访呈“断崖式”下降。2021年5月,县信访局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被省信访局授予“人民满意窗口优胜单位”荣誉称号。
身体力行接访
“群众找我们都是因为大事而来!”
信访工作是一个地方的窗口,信访局长则是信访工作的大门。为保持大门常开,祝河盛坚持身体力行,亲自接访、亲自处访、亲自研判,始终站在接访工作一线,将心比心、以心换心。
一是真情打动、耐心细致解民忧。坚持把来访群众当家人、把信访问题当家事,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。城关镇四堰坪村一位群众因征地拆迁补偿的问题信访多年。祝河盛先后4次深入该村走访调查核实情况,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,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,积极化解矛盾,上访人深受感动,承诺以后不再上访。
二是坚守底线、以心换心除心结。夹河镇一名群众长期信访要求恢复公职并给予生活补偿。祝河盛多次到其家中耐心细致的做思想沟通工作,解释相关政策,引导上访人转变思想,当场签下《息诉罢访承诺书》。
三是强力推动、解决群众烦心、闹心事。为解决房地产历史遗留问题和楼盘办证难等焦点问题,县信访局多方协调,推动群众办证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分开,维护了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。
情洒千家万户
携手共建“大信访”长效和谐机制
近几年来,郧西信访工作屡获国家、省、市表彰,工作特色做法被省、市推广。为保持信访良好态势,县信访局紧紧围绕习总书记关于信访工作的“了解民情、集中民智、维护民利、凝聚民心”的重要指示,着力构建“大信访”长效和谐机制。
首先是高位推进。争取县委、政府高度重视,出台“党建引领夯实城乡信访工作基础”规范性文件,将信访工作纳入县政府工作规则,积极推进县、乡、村“三级主职”同步大接访、县级领导每月带头开展接访、下访、包案、阅信活动;实施信访工作“日报告、月通报、月调度、月考核”工作机制;深入推进全县百名律师进乡村、进信访大厅、进信访疑难案件;做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,下大气力化解信访积案。
其次是部门联动。加强与组织部门在干部考核、职级晋升、评优彰先、资格审查推荐等方面信访联签;将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县委巡察工作重要内容;从政法单位抽调人员组建常态化工作督办专班,对领导包案、越级上访治理、积案化解等工作进行专项督办检查。践行弘扬“新时代枫桥经验”,推进信访工作融入基层治理。开展系列评比活动,弘扬文明乡风,确保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镇、矛盾不上交。
最后是锻造队伍。为抓好班子、带好队伍,祝河盛从自身做起,每天把接访工作动态、经验在全县信访群上交流推广,使乡、村干部人人都是接访员、宣传员、调解员,确保千家万户问题在家门口得到解决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
今天的郧西信访工作,网络遍布城乡,哪里有信访,哪里就有服务,有问必答,有访必接,事事有回音,件件有着落。祝河盛说:“信访工作只有用心服务,用情交流,用爱化解,群众才满意,社会才和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