郧西县河夹镇在创新中坚持发展“枫桥经验”

日期: 2022-03-30 07:49:25
来源: 丹江口市信访局 张婉 谭荣华


“三防三治”重基层   信访矛盾不上行

郧西县河夹镇在创新中坚持发展“枫桥经验”




近年来,郧西县河夹镇创新实施“三防三治”信访工作模式,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、信访不上行”。2022年2月10月,工作经验在全省信访局长会议交流。




抓住“心防”关键   发现信访矛盾



“书记专线”让信访工作走心。群众最闹心的是有问题找不到人、找到人不能解决问题。对此,在河夹镇设立“党委书记信访专线”,群众有诉求,一个电话、一条短信,问题直达党政主要领导,群众困难诉求第一时间传到党委政府耳中并第一时间做出回应。


“协商在一线”让信访群众暖心。深入开展“协商在一线”活动,聚焦镇扶贫产业园、十西高铁、两郧一级路等重大项目,以及人居环境提升、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建设等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广泛听取群众意见,一线协商民生信访问题,充分做到下情上达。2021年集镇群众强烈反映文体设施缺乏,通过“协商在一线”,积极汇报争取,投资296万元建设集镇文体建设中心,被群众评为年度“最暖心的民生实事”。


社会治理中心让社会安心。因地制宜整合资源,规范化建设镇社会治理中心,群众接待厅、矛盾纠纷调解室、视频监控室全面配套,民政、司法、人社等部门进驻运行,在全镇22个村同步设立“社会治理村级工作站”,真正实现社会矛盾“只进一门”。镇中心设置专用“微视频监控平台”,投入60余万元,维修老旧摄像头300余个,新增摄像头280余个,动员群众自发安装视频监控,实现“雪亮工程”天眼全覆盖,公共区域无盲区,让社会更安心。




筑牢“人防”基础  化解信访矛盾



党建引领筑牢工作责任防线。镇党委建立“党建+信访”周研判、月调度、季考核机制,每周例会党委班子成员汇报研判包联村信访情况,每月对信访化解情况进行调度,每季度进行考核,压实责任链条。结合“十星级党员”争创,建立了“1+1”党员干部包联责任制,对信访户逐户分析,分类解决,直至满意。聚焦村级组织“四弱三高”社会风险高的问题短板,以“两委”换届为契机,选拔优秀退役军人和回村大学生等充实村“两委”班子,担任村支书,强化村党组织治理能力。


“132机制”筑牢化解责任防线。“1”是在发现信访矛盾苗头一天内必须与当事人取得联系,确保诉求有回应;“3”是三天内必须做出处理意见,确保诉求化解有措施;“2”是做好镇、村两级回访,村级“只找一人”责任人在明确化解意见后当天回访,乡镇“只找一人”责任人次日回访,确保满意。


律师进乡村筑牢法治防线。落实全镇22个行政村每村一名律师包联,化解矛盾纠纷,提供法治宣传、咨询和援助,协助开展依法治理工作。每名包村律师把姓名、照片、联系电话、执业证号、服务内容等在村公示,每月到村工作不少于2天,开展法治宣传或法律咨询活动。全年律师参与疑难案件调解5件次,解答法律咨询300余人次,承办法律援助3件,参与化解一般信访矛盾纠纷120余件,群众法治观念大为提升。




强化“智防”保障  预防信访矛盾



“岗位大练兵”为信访工作增智。对镇村干部开展信访业务岗位大练兵,要求每名党员干部做有“党味、书卷味、泥土味、白菜味、人情味”的“五味”信访干部。2021年开展12次信访业务大比武、4次大练兵,培训144名业务骨干,比学赶超、提能充电,为信访工作增智赋能。


基层“八大员”为信访工作集智。充分发挥农村护林员、管水员、护路员、光伏公益岗、保洁员、卫生员、网格员、巡河员等“八大员”作用,收集民意,通过院落会、小组会、村民大会发动群众解决问题,推动群众的事群众自己商量解决。同时,关注采纳民间微信群、微博、抖音等新媒体民意,群策群力为信访工作集智增效。


统筹谋划破解“第一难题”。信访矛盾大多与经济发展、基础建设紧密相关,镇党委立足稳定保发展、加快发展促稳定。建成了河夹扶贫产业园、来家河村全省最大规模光伏发电站、龙窝村水情观察站等重大项目。西十高铁、两郧一级路、通用机场等省市重大项目陆续在河夹镇开工,带动经济社会发展、设施完善和群众安居乐业,从源头上减少信访矛盾的发生,提升群众的幸福感、满意度。





(来源:荆楚网)

责任编辑: 市信访局
十堰信访,期待您的关注。
十堰信访
  • 欢迎关注十堰市信访局官方微信“十堰信访”
  • ① 打开微信——发现——扫一扫,扫描左侧的微信二维码关注。
  • ② 打开微信——通讯录——右上角“添加”,搜索“十堰信访”“sys-xfj”关注。